查看原文
其他

这20名马院师生,荣获2021年度宝钢教育奖

请关注→ 思享前沿 2022-04-13

思享前沿  独家整理;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


本期导读


近日,宝钢教育基金会公布了2021年度宝钢教育基金(宝钢教育奖)评选结果。
8 名教师:2021年度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9 名教师:2021年度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53名教师:2021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26名同学:2021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470名同学:2021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


哪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师生

获此殊荣


1名教师   获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

7名教师   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1名学生  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

11名学生   获宝钢优秀学生奖


2021年度宝钢优秀教师

特等奖提名奖


龙兵,男,1972年10月生,湖南省攸县人,中共党员,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专业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湖南省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等多项。在《光明日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入选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015年荣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湖南大学“师德标兵”;2013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对象;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和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


2021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张晖,女,汉族,197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重大项目等多项。在《红旗文稿》《求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人民论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人物、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访问学者、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二等奖 、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等。



徐曼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普通高校优秀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入选者,天津市思政课教学科研创新项目精品课项目入选者,南开大学教学名师,南开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带头人,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主要研究中国思想道德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8教育部示范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天津市2012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调研课题等近20项。在《道德与文明》《思想教育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南开学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西方伦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等著作多部。



曾瑞明,1969年10月出生,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社会福利理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3项、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2项、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项以及全国老龄办政策理论研究课题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60余篇。系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兼任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2016年获上海市育才奖;2019年获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



朱忆天,男,1968年2月出生于上海浦东,学术博士(日本),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1997年10月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于东京大学大学院、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横滨市立大学大学院,获学术博士学位。2008年5月回国任教。


主要研究方向为“文明与社会现代化”,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史、中国近代知识阶层的日本观等的研究。著有《康有为的改革思想与明治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迈向近代文明国家的探索——康有为后期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先后在《文史哲》、《史学月刊》《社会主义研究》《抗日战争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理论探索》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日本创价大学中日友好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



卢艳香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先后在兰州大学取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中国国民党中政会研究(1924-1937)》评为复旦大学优秀毕业论文、上海市优秀毕业论文。2007年进入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先后在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文化大学进行访学,清华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专著有《战前中国国民党中政会研究》(台湾苍璧文化出版社)、《中国国民党中政会研究(1924-1937)》(社科文献出版社)。主要从事民国史、西北地方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青海省社会状况研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公信力研究》等。


2016年青海省高校第二轮“135高层次人才培育工程”创新教学骨干;2016年11月荣获全省高校首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2016年11月获“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骨干”称号;2016年12月所获青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理论研讨会论文征集活动中获二等奖;2017年7月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影响力提名人物”奖;2018年4月荣获青海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何玉芳,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负责人,教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赫哲族传统文化变迁、安全心理学与安全行为学。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京市委宣传部“四个一批”项目、国有企业横向项目、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北京市社科规划办一般项目、北京市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共建项目、文化部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等10余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论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红旗文稿》《理论探索》《山西大学学报》《人民日报(理论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2019年度北京交通大学“最受毕业生欢迎的老师”、2017年获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2015年获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理论)、2010年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专项科技奖)、2007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获北京市精品课程、2007年获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奖、2006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2001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案一等奖等。



邓显超,男,中共党员,博士,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十大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邓显超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荣获“宝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些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两项,主持教育部课题两项,主持省級课题四项,出版著作四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在《长白学刊》、《理论探索》、《探索》、《东南亚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



2021年度宝钢优秀学生

特等奖


湘潭大学

张  欣  

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2018级本科生


2021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


东北师范大学

张  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20级博士生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郭  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9级硕士生


复旦大学

李毅琳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8级博士生


浙江大学

丁  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20级博士生


中南大学

薛  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7级博士生


云南大学

王  勇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2019级博士生


安徽大学

汪  康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2020级博士生


清华大学

李震庭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0级硕士生


中国政法大学

李育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8级本科生


宁夏大学

李念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8级本科生


陕西师范大学

张子崟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2019级硕士生


宝钢教育基金会、宝钢教育奖

宝钢教育奖是全国最具知名度的教育奖项之一,由宝钢教育基金会出资设立,秉承“奖掖优秀人才,力行尊师重教,推动产学合作,支持教育发展”的宗旨,设有优秀教师奖、优秀教师特等奖、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优秀学生奖、优秀学生特等奖,年度总奖金额约900万元。


截至2020年,全国120余所高等院校的25340名师生荣获了宝钢教育奖。2021年,宝钢教育奖共评出优秀教师特等奖8名,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9名,优秀教师奖253名,优秀学生特等奖26名(本科生16名,研究生10名),优秀学生奖470名。


宝钢教育基金会于2005年5月17日获民政部批准成立,原始注册基金伍仟万元人民币,同年9月在宝钢“85 ·9”投产二十周年之际,宝钢再投入伍仟万元人民币,使基金增至一亿元人民币。

宝钢教育基金会是非公募基金会。2005年正式成立时,由原宝钢独家出资设立。

章程宗旨:奖掖优秀人才,力行尊师重教,推动产学合作,支持教育发展。

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在全国部分高校设立“宝钢教育奖”;开展“‘宝钢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的评选和奖励;设立其他有关教育的专项奖励和资助。

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汇编 | 《思享前沿》总编组

来源 | 宝钢教育基金会  各院校官网


在汇编中难免有疏漏

以官方获奖名单为准

整理旨在见贤思齐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思享前沿》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师友请按“单位+姓名”扫码实名添加 本号常务副主编个人微信以便于邀请您进入《思享前沿》微信交流群


为保障群内成员们的信息安全,未实名的师友将不予通过申请要求


这21位知名专家的学术公众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标题 查看全文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